和服于哪个国家有关

大和的衣服-大和洋服西装定制

日本和中国。

和服历史与中国及各国家的关系。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因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属于“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语中,它又叫做"着物"。和服除了保暖、护体外,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艳丽,式样美观,腰部还配有漂亮的宽幅带子,简直就是一种艺术品。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左右,据《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大和时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节前往中国,带回大批汉织,吴织以及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艺者,他们将中国的服饰风格传入日本。

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这批服饰光彩夺目,在日本大受欢迎,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装。

到了14世纪的室町时代,按照日本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带有隋唐服装特色的服装逐渐演变并最终定型,在其后600多年中再没有较大的变动。至于腰包则是日本妇女受到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的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开始腰包在前面,后来移到了后面。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维新之后,上层社会中的男士开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称的"洋服"。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由于当时的妇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动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残伤。此后,日本妇女才逐渐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装。不过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爱,无论是在节日庆典、毕业典礼、婚礼、葬礼或是在庆祝儿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场合之上,随处可见身着传统和服的人们。

十二单

提起和服,首先要说源流(历史传承)。

从神治时代起,日本的服装文化始终带着鲜明的“外来”印记。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服装的形式,还体现在衣料的织造技术上。

从应神天皇的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中国交往密切,为文化的传输带来有利条件。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装,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到了奈良时代,模仿唐朝的服装和穿戴方式成为时尚,然而,物极必反,随着时间推移,更具个性和魅力的服装时代来临了。这就是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也是日本的“国风时代”,她是在全盘消化唐的文化后,以大学毕业生之姿堂堂登上了历史舞台。此时的服装也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和“十二单”。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圭的服装,圭轻薄透明,多层圭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从这里也可略窥日本人的审美观,既喜欢抽象化的美,又喜欢真实细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由于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终于衰退。镰仓和室町幕府时期,相对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这一时代特征也反映在服装上。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普及很广。女装变的简单。织田信长的安土、桃山时期,女子流行穿着小袖,虽然美丽,但比起唐衣之类,还是简陋。这一时期,带有鲜明民间性的“能乐”逐渐成型,绮丽豪华的“能”装束出现。此时,公卿的服装没有大的改变,基本是平安时代宫廷服装的延续,而公卿与武家的最终融合是在明治时期,那是后话。

江户幕府时期,男装、女装虽有变化,比如女装的小袖形状变得接近现代,而男装流行羽织(以黑五纹为正装,茶、黄次之),带结开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后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和服的色彩禁忌

《中国民间禁忌》一书中曾将服饰的颜色归纳为四:贵色忌、贱色忌、凶色忌、艳色忌。《礼记》载,天子弹服装因季节不同而颜色不同,按季节的阴阳五行,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唐太宗贞观四年定百官朝服颜色,紫列朱前: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可以这样说,日本历史上的色彩禁忌与这些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

推古天皇十一年(605年),圣德太子颁布"冠位十二阶",按阶位用冠。从上至下是德(紫)、仁(青)、礼(赤)、信(黄)、义(白)、智(黑)。这六种颜色和冠位又分别细分为大小两种,共十二阶。

日本历史上曾定桔**、深红色、青色、深紫色分别为皇太子、太上皇、天皇、和亲王的礼服用色,限制他人使用。尤其深红色和深紫色,更不准皇室以外的人使用,这种规定一直持续到1945年。

在日本高松冢古坟壁画上,除有唐装男子和女子画像外,尚有作为四方守护神的青龙、朱雀、白虎、玄武(黑龟)画图。直到今天,在日本的一些地方穿着和服时,非隆重仪式,一般不选用白色和红色。因为白色代表神圣、纯洁;红色象征魔力

和服种类

和服不同于西式服装,西装以男式、女式划分,和服却不分男女、上下,它的各个部分有相对独立的名字。如按组合样式,可以有长着、上衣、羽织等。

留袖和服

女性参加亲戚的婚礼和正式的仪式,典礼等时穿的礼服。以黑为底色,染有五个花纹,在和服前身下摆两端印有图案表示已婚妇女使用叫"黑留袖"和服。另外其它颜色的面料上印有三个或一个花纹且下摆有图案的叫"色留袖"和服。

震袖和服

未婚**的第一礼服,根据袖子长度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例如: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宴会,晚会,访友等场合。 因为这种和服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所以已婚妇女穿"中振袖"的时候也越来越多。

访问和服

整体上染上图案的和服从下摆,左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近年来作为最流行的简易礼装而大受欢迎。开学仪式,朋友的宴会,晚会,茶会等场合都可以穿,并且没有年龄和婚否的限制。

小纹和服

一般作为日常的时髦服装,整体上染有碎小花纹,很适合用于练习穿着,约会和外出购物的场合。如果是年轻的女性,也可以用于半正式的晚会。

男式和服

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为正式礼装。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为简易礼装,可以随便进行服装搭配。

素色和服

这是一种单色和服(除黑色以外),如果染有花纹可以作礼服,如果没有花纹则作日常时装服。

"付下"和服

袖子,前后身,领子的图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总称。比访问和服更轻便舒适。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日本具有明显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色,以下是其中佐证的是(  )A.和服与“洋服”并存,和屋与“洋”房

日本文化具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文化特色浓郁;近现代,又受到欧美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故A符合题意.

故:A.

穿日本和服的讲究都有哪些?

和服是日本大和民族的服装,它在形成的过程中虽然接受了一些外来的服装,特别是中国服装的影响,但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和服服装的形式却是中国所没有的。有人说日本的和服非常适合于日本这个个子矮小的民族和它所处的地理环境,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和服是采用直线造型,它取门幅约36厘米的布料,采用直裁法,经缝合完成。和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正日本人在体形上的不足,它同时也适合于不同体态的人穿着。和服与现代西方体系的服装也有明显的区别:如西装以男式、女式来区分服装的主要类型,男装包括西装上衣、裤子、西装背心等;女装包括西装上衣、普通上衣、裙子等,此外,还有帽子、围巾、手袋、袜子、领带等附属品。而和服则不分上下,也不是以男装女装来划分,而是按照和服的组合式样,分为长着、羽织、襦袢、带、上衣等。也就是说,和服各部位的名称都是相对立的。和服的种类很多,从使用的功能上分,有礼服和日常服两当大类。根据具体穿着的场合、目的和时间的不同又有许多区别。以下是最主要的和服类型。 黑留袖:黑留袖是已婚妇女在庆典中的正式礼服。结婚仪式上,新郎新娘的父母及亲戚朋友中的夫人,都是穿黑留袖参加婚礼仪式的。黑留袖为黑色,上印五纹,下摆的纹样华丽,格调高雅,题材多寓意吉祥。带子取袋带,面料采用金银丝织绵、斜纹地纬花织物等。 色留袖:除黑色以外的有色留袖都称色留袖。色留袖的下摆装饰纹样、衣服上的五纹以及采用比翼缝合等都与黑留袖相同。所谓的比翼缝合,就是指双层缝,即在领、袖口、下摆部位将和服的衬里和面料缝合在一起。色留袖原来是皇宫内一些贵妇人参加集会或上流社会妇女们穿的比较贵重的服装,现在作为普通妇女的华丽礼服,用于披露宴和各种聚会。对于做礼服之用的色留袖带子、拎包等附属品必须在色彩、纹样方面与服装配套。色留袖中三纹和一纹的色留袖是仅次于黑留袖的贵重礼服,无纹单层的色留袖与访问服相同,未婚女性也可以穿用。 访问服:访问服是继留袖和振袖之后的一种礼服,也称简式礼服,一般是在结婚披露宴茶话会、一般聚会、拜访上司等场合穿用的。访问服的绘羽纺样面积较大,从胸前开始及至后肩、两袖、下摆,而且要求衣服接缝处的纹样连贯不能中断。纹样的题材内容往往根据穿着者的兴趣爱好,没有特别的规定,但是色调和文样风格要求高雅不落俗套。 付下:付下是一种与访问服风格接近,但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的简式礼服。付下纹样指的是与和服配套的纹样,即通常所谓的件料纹样,纹样依据和服的前后身、大襟、袖等不同的部位进行安排。付下纹样由于巧妙地利用布局和形、色的分配,使和服的款式结构和纹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与付下配套的带子最常见的是名古屋带。 色无地:除黑色以外的单色和服叫色无地。色无地有一纹的色无地和三纹的色无地,前者称为简式礼服,后者比前者尊贵。色无地即可在喜庆、披露宴等场合穿着,也可在丧葬、祭祀等场合穿用,不同场合的色无地主要在于和服纹样上的区别。用于喜庆时的色无地纹样一般是龟背纹、扇面纹等吉祥纹样,而云纹、编织纹等色无地则是庆吊两用的纹样。不同的场合对色无地的颜色也有不同的要求,红色系列或艳丽色彩的色无地宜远离不吉利的事;丧事中穿的色无地要求用黑色,和服带也要用黑色。此外,在孩子入学仪式、毕业典礼,特别是在与法律事务相关的一些场合通常也穿色无地。 小纹:是指采用型染工艺印制完成的匹料制作的和服。传统的型染技术如型友禅、江户小纹、红染等都非常著名。小纹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和服式样,它可用于访问、聚会、看戏等不同的场合。 相对于女子和服来说,男子和服的类型则简单得多。男子和服有三种最常见的类型:浴衣、日常服、礼服。 浴衣:通常是在夏天的祭祀活动、纳凉晚会、盂兰盆舞上穿着的和服。年轻男子的身材比较单薄,穿和服时要补正腹部。 日常服:是平时在家中穿的服装。 礼服:男子的礼服,已婚、未婚、喜丧都没有明显区别。如穿拔染的五纹的羽织和裙子,裙子和袜子是白色的,和服带用博多织物和织锦。 儿童和服:是日本和服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门类,主要因为儿童和服的尺寸比较特殊。制作时关键在于儿童和服肩上的窝褶和窝边处理,这方面的工艺非常讲究。从种类上看,以儿童浴衣、七五三节和服最为常见。 在夏天的祭祀活动、纳凉晚会、盂兰盆舞上,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儿童,穿着漂亮的浴衣,欢快地唱歌、跳舞或玩耍,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无论男孩、女孩、大小胖瘦,制作的浴衣似乎件件都合身适体,这令许多外国人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孩子天天都在成长,一年一变,而和服的制作成本又很高,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在成年以前一般只有1-2套和服,而这些衣服又怎能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穿着呢?其实是日本人很巧妙地在肩侧缝制了窝褶,在群摆、袖口部位缝制了窝边。窝褶的尺寸约等于肩宽的一半,在前后袖窿位置取2厘米左右的松份作针迹,前袖窿稍侧斜,后袖窿平行。窝边也要留取二次缝合的松份,在袖口部位折返一定的余量。这样,随着孩子一年一年长大,可以逐步将余量放出,随时调整衣与人体的比例。 七五三是庆祝儿童成长的非常重要的节日,孩子三岁时有“发置之仪”,举行此类仪式的目的是祝贺孩子在仪式上剃头以后开始正式长发,男女都是如此;五岁主要是祝贺男孩穿上裙裤,称为“裙装之仪”;七岁主要是祝贺女孩解下和服带子开始打结,故名“带解之仪”,这就是七五三节的由来。每年的一月十五日,到了这个年龄的儿童都穿上美丽的和服,按照神社和当地守护神诣意,在母亲的帮助下,进行祝贺仪式。